杭州日报报道:“收到羽绒服那一刻,就像收到一个美好的拥抱!”感谢信背后的真情,是“双向奔赴”
For a living planet
杭州新闻
记者 石慧
“在这寒冷的日子里收到您的棉服,就如同收到一个美好的拥抱……我坚信,这份温情足以抵御世间所有寒凉。”
“当我打开包裹的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您的慈爱与关怀,感觉衣服都带着阳光的味道。”
“感谢您为我捐赠的羽绒服,温暖了冬日的身体,更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我不甘于命运,我要奋起反抗,逆命运而前行。”
近日,家住上城区清吟巷的市民陈奶奶通过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向六位散居孤儿,赠送了六件崭新厚实的羽绒服。没几天,她收到了孩子们寄给基金会的感谢信。淡墨素笺,纸短情长,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感谢和敬意。
“孩子们太不容易了。我只是为他们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收到转交的这些来信后,陈奶奶既惊喜,又感动。这些手写书信用一种质朴而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她的爱心得到了念念不忘的回响。
陈奶奶说,这样的善事,她要一直做下去,“希望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心怀梦想,健康成长。”
爱出者爱返。“冬送棉服”的故事,是杭城许多爱心人士帮助孤儿、倾注真情的一段小插曲。记者了解到,在杭州关爱孤儿基金会外围,有一个“爱心人士帮帮团”,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关爱孤儿基金会。与孤儿结对后,有的每年资助三千元至五千元,有的为孩子们寄送学习用品和衣物。这些积少成多、超越血缘的善意,在受助孤儿们心中绽放出更繁盛的希望。
“援孤三十年,关爱孤儿基金会并不孤单。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希望和温暖,更为他们前进的风帆增添了动力。”基金会副秘书长董艳说,每年9月,他们都会将每一位结对资助的爱心人士的善款,统一纳入基金会管理账户,再由基金会发放给孩子的监护人,并向资助者发放捐赠证书。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孤儿基金会,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至今已累计帮扶散居孤儿600余名,发放各类物资和款项总价值超1500万元,其中累计向39名孤儿大学生发放助学款80余万元,目前有37名大学生已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