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

残屋逢春

For a living planet

来源: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     发布时间:

残屋逢春

 

富阳常绿镇黄弹村章生法一家的人员结构是这样的:75岁的他和70岁的老伴,以及19岁的孙女和13岁的孙子。他的儿子和儿媳在先后离世,让原本就贫寒的老章一家生活几近瘫痪。

现在,老章一家四口人挤在不足50平方米,断了一根房梁的危房内,这房子他已经住了40多年了。

老两口每月加起来能拿到750元的养老金和低保金,这是他们一家子仅有的收入来源。小孩的学费、生活费,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老伴常年需服药的心脏病、高血压等费用,全凭这仅有的750元。

老章家建了半拉子的新房就在老房的左前方,靠借遍了亲朋的钱建起来的新房,建建停停、停停建建已经一年半了,儿媳生前看病、老伴换心脏起搏器等花掉的五六万元,让老章家住进新房的日子变得遥遥无期。

 

4根毛竹支撑的危房

黄弹村是常绿镇行政面积最大的村庄,全村1000多人分散在超过16平方公里的群山峻岭中。章生法的家就位于狭长的谷底,唯一通向外界的是一条不足5米宽的水泥路。因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村民普遍家庭贫困。但像老章家这么困难的,连整个常绿镇都少见。

老章家是一幢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土木房,支撑房屋结构的是手臂粗的木头,墙是用山里挖的黄泥砌的——40多年的风雨侵蚀,房屋内外早已多出开裂,木梁早已腐朽,就在今年上半年,屋顶的主横梁断裂,因没钱修,只能在楼上楼下分别用4根毛竹支撑住随时会坍塌的屋顶。而墙体则更为脆弱,用手指在墙上轻轻一戳,粉末状的黄泥粉变纷纷飘落。

一到刮风下雨天,村里头一个通知转移的就是老章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了”,村支书有点抱怨“叫他们转移,他们总是没事没事”。老章家的房子背靠大山,万一山上爆发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走进房内,屋外阳光明媚,屋内仍昏暗阴冷。那种夹杂着霉味、油烟和旧衣服等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家里四处堆放着各种杂物,老的老、小的小,家里已常年没好好打理过了。放眼望去,家里值钱的物件只有一台冰箱,这还是儿子在世时买的。

房子小,二楼只有两个房间,老章老两口和孙子挤一个房间,摆不下第二张床,孙子睡的是一张用木头胡乱搭了的小床。

75岁的老章说,他也知道房子危险不能住人,可没办法,“家里实在没钱”。

7年前,老章的儿子车祸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但儿媳勤快贤惠,日子还是一天天过。去年7月,儿媳向娘家亲戚们借了几万块钱,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新房开始动工。到去年年底,好不容易框架建好了,儿媳却病倒了。她最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花了4万多元医药费。人还是走了。

父母双双离世,抚养孙女孙子的重担就压在了年过七旬的老章夫妇身上。

还没等老章喘口气,老伴用了十几年的心脏起搏器也到了必须更换的时候,这一下,“又用了2万多块钱”老章说,本来就欠下了不少外债,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了,75岁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厚着老脸再挨家挨户去借。

除了已经去世的儿子,老章还有4个女儿,家庭条件也都一般,二女婿告诉记者,这些年,为了接济老章和外甥、外甥女,“大家都被拖住了”。

 

 

只求装上门窗的新房

眼前的老章满脸皱纹,衣服皱巴巴的贴在身上,裤子上满是灰尘。家里这个状况,买衣服想都没想过,一家四口人够钱吃饭才是头等大事。

自儿子去世后,老章家被列为低保户,加上老两口的养老金,每月能拿到750元,这笔钱几乎是家里唯一收入来源。

老章年纪大,没人愿意请他干活,趁现在还走得动,平日下地种些蔬菜,“至少吃菜不花钱了”。经人介绍,老伴朱大娘在家偶尔会接点活,很简单,就是用线打成一个球形,每个赚3分5厘。朱大娘今年已经70岁了,眼花手慢,即便是做一整天,也只能打100多个,也就是3块多钱。

周四是读职高的孙女回家要生活费的日子,老章已经开始发愁。孙女的生活费每星期100元,这仅是其他人吃一顿肯德基的钱,不仅包括了孙女在学校吃饭、学习用具等方面的所有开支,还包括富阳、常绿来回的10块的车钱。老章说,孙女懂事,知道自己和一般孩子不能比,能省的地方尽量省,“为省点车钱,她很少回家”。

在章家,有一件事祖孙俩一直争论不休。爷爷希望孙女读完职高尽快工作,来养家糊口。因为家里面太需要钱了,再说,即便孙女考上大学,读大学的钱又在哪里。而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考大学继续求学。从目前家庭角度考虑,爷爷的想法是对的,但就孙女个人前途来说,孙女有孙女的道理。好多次,女孩暗暗落泪,她在感叹生活为什么会这么残酷。

家里目前的这种现状,让老章以前想今年在新房过年的心愿变得遥遥无期。老章甚至不敢奢想新房的装修、外墙的粉刷,“只要装上门窗,能挡风了,把老家的床铺搬进去就可以了”。

那幢已经结顶的新房,框架不是现浇的,屋顶还是用木柱和瓦片搭建,老章说,现浇太贵。为了能早日搬进新房,建房的费用能省的地方都省了,在材料、人工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只用了10万就结顶了。

 

关爱孤儿基金会伸出援手

老章是个忠厚人,平时的话很少,谈到钱,这花了几块,那花了几块,他会一笔笔地算。在一个月只有750元收入的家庭,花出去的每分钱之自然都要深思熟虑。这个已经75岁,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农,已经忘却了白发送黑发人的悲伤,就这样在每天算计一块钱的日子度过。

在老章的脚下,是老伴做好的一小袋球状编织物。球状编织物做一个能赚3分5厘。在孩子见都没见过分币的今天,还有人用分、厘来计算赚工钱,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所幸的是,来自社会的关注很快让老章萌生了生活的希望。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得知这一家的困境后,11月底专门派常务副秘书长和办公室人员一行3人,专程从杭州赶赴常绿实地了解情况。老章家的实际困难让基金会的负责人当场动容,按照基金会有关规定,老章的孙子符合基金会资助条件,孙女虽已超过资助的年龄,但考虑到这一家的特殊困难,也被列入资助对象。现在老章递交相关材料,孙子和孙女今年即可享受3000元的现金资助。

而基金会还对老章的孙女带来另一个好消息,明年6月,只要她考上大学,基金会将继续给予资助,每学年资助五千元,一直到大学毕业,以免除老章的后顾之忧。为了给老章孙女增强对未来的信心,基金会的领导回到杭州后,又专门打电话鼓励她,好好努力,争取考上大学,家里面的困难,上有政府下有村委,外有基金会会照顾。

对于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的这一举动,木讷的老章除了“谢谢”已经说不出其他话了,老伴朱大娘感动得抹起了眼泪,最让两位老人牵挂的两个孩子未来的求学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受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影响,富阳的相关部门也着手开始研究对老章一家展开作进一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