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夏令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For a living planet
孤儿夏令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杭州城里,每到夏天都要举办各种夏令营活动,但参加这个夏令营的主角十分特殊,他们全是孤儿。他们失去父母,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舅舅姑姑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他们又是孩子。一群10岁到18岁的纯真烂漫的孩子。来自杭州、桐庐、建德、萧山、余杭、临安、富阳和淳安。
因为夏令营,他们相聚在杭州。
报到的时候,他们大多不怎么说话,偶有男孩子兴奋地在走廊上跑来跑去。等到开始做游戏,他们像同龄的孩子一样,高兴地喊叫着,高兴地为别人鼓掌,高兴地把孩子的本性释放出来。
那一刻,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读懂了他们的快乐。
一切都很新奇
7月9日第一天报到,孩子们被安排两个一组住在宾馆的标准间。临近傍晚,我挨个房间敲开他们的门,发现灯都没有开,只有电视机在放着节目。基本上,他们都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或是倚在床上。跟他们说话,他们大多回应不积极,不少孩子说话时始终低着头,不敢看我的眼睛。
一直把枕头抱在怀里的建德女孩马铃木,算是大胆的,她跟我对视了几秒,我发现她眼睛大大的,很漂亮。
此次夏令营的组织者,是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基金会成立19年,帮助过难以计数的孤儿。近年,他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生活更困难的散居孤儿,想方设法给孩子送去精神上的关怀。夏令营是其中一个主题活动,今年是夏令营的第三年,有25个孩子参加。
18岁的赖小慧是这一届夏令营的“营长”,她齐耳短发,白白净净的脸上戴一副眼睛,近年高考她考了512分,读个本科没问题。她想学的专业是经济类。
赖小慧是建德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杭州。此前她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新安江——她在那里读高中。来到夏令营,她说一切都觉得很新奇。
她跟妹妹居住在伯伯和叔叔家,三个伯伯一个叔叔,一家住一个月。去年的夏令营,杭州日报是承办者之一,她的妹妹参加了。回家后告诉她,“参加了很多游戏,看了电影,吃到了好吃的东西,睡的床还很软”。妹妹说这些的时候,眉飞色舞。赖小慧觉得这个经历很好,有一点羡慕,没想到自己今年也来了。
那些将要参加的活动中,她最期待的是看电影。这个平时除了读书,最大的娱乐就是看一点电视节目的女孩说,她知道的明星很有限,都是小燕子、紫薇这些“老”的。我赶紧告诉她,这次夏令营要组织看《马达加斯加》,3D的,她使劲点了点头。
收获快乐,传递快乐
夏令营大多数孩子都很羞涩,也许是面前的我让他们陌生吧。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很想拉近跟他们的距离,说话时尽可能小心地选择措词。
走进程凯骏房间时,他正坐在床上看电视。我问能不能聊聊,他害羞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低下头,任凭我再怎么逗他,都不愿抬起头来。直到我终于放弃,走出房间,他却跑了出来,冲着我大喊了一声:怪物!随后跑进房门,又隔着一条门缝,偷偷看我的反应。我被这孩子的天真逗得忍不住哈哈大笑。
与他同房间的雷叶成是个个头最矮的男孩,看起来不像10岁的样子。他跟我说他喜欢学校,喜欢唱歌。他是畲族人,跟奶奶住在一起。他告诉我他们那儿姓蓝、雷、钟、李德仁都是畲族,他还用畲族话唱了一首《放牛娃》给我听。我恳求他教我,他咧嘴一笑说:你学不会的。
他是第二次来夏令营。去年的夏令营经历让让他一直在心里惦记着,从三月份开始,他就时不时打电话到基金会,要求参加。被孩子们称为“楼伯伯”的那个负责人,是基金会最早的创办人之一、杭州日报资深记者楼时伟,他答应了这个可爱而执着的孩子。
余术瑾也是第二次到夏令营。不过此次她的身份,是志愿者。我们认识已经五天了。上周四她就来到杭州,比其他志愿者早三天到达。
她是淳安人,16岁,参加过第一届夏令营。她清楚地记得,去动物园参观的时候,她看到一只奔跑的长颈鹿身下,钻出一只小长颈鹿。她猜那是她的孩子。小长颈鹿一次次的钻到妈妈怀里,玩得很高兴。那个场景一只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她本来是个极腼腆的女孩,说到快乐的时刻,欢喜之情抑制不住地从心底涌出来,一双圆滚滚的大眼睛盈满笑意,像是要把镜头勾走。前几天她没少忙,跟基金会的张亦彤阿姨和余晓玲姐姐跑前跑后,打印活动名单,购买防暑用品及夏令营活动的奖品。
包括她在内的志愿者,有12个,其他的都来自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安全,为孩子们提供服务。这两天,天气热,孩子们在户外活动容易中暑。为了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用志愿者小伟的话说,大家都是又当爹又当妈的。余术瑾说,两年前,我在夏令营收获了快乐,现在,我要把快乐传递下去。
夏日圆梦之旅
与前两届夏令营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快乐传递,梦圆夏日”夏令营有了自己的营报。楼叔叔邀请了包括我在内的五名学生,共同创办这份属于孩子们的《营报》。八开的铜版纸,正反两面,我们写,也让孩子们写。我们倾注全部精力,尽可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回忆。
夏令营的第三天,为了更深地了解这些孩子,我们营报进行了一次微型调查,让孩子们写下他们最希望实现的梦想。在整理这些问卷时,我们被他们纯朴而真实的话语所震撼。
来自临安的罗秋红的梦想是让爷爷奶奶开开心心长命百岁,永远也不要离开她。她说,“我知道这个愿望不太可能,但我还是想让他们幸福地安享晚年。”
来自桐庐的应舒航渴望拥有一双暴走鞋。“我们学校许多人都有的,有了它我可以和他们比一比,不再让他们说我弱小。”
来自富阳的方杭敏梦想拥有一辆折叠型的自行车。因为她很想自由自在地在阳光下奔驰,不再受任何束缚。这是一个多么美,多么单纯的梦啊。
最感动我的一个梦来自余杭的邢振宇。他最希望再看爸爸妈妈一眼,因为他想他们。
用笔写下的另一个好处是,许多孩子写出了他们一直无法说出口的愿望。来自临安的郭春燕,每当叔叔阿姨问到她失踪多年的妈妈时,她总是固执地说:“我不想见她。”然而在这张承载着真心梦想的志愿书上,她坦承地写道:“我想找到妈妈,想知道她喜不喜欢我。”
在这25张问卷上,我深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真诚地写下了他们的梦想,即使是那仅有的一张空白答卷。
那张空白卷抬头写着姜月,15岁,来自建德。不想逼迫她坦白,但更不希望她错过一个大声说出梦想的机会,再三考虑过后,我们决定与姜月聊聊。
与我意想中的倔女孩儿不同,这个瘦小的姑娘总是面带笑容,甜甜地叫:“姐姐,姐姐。”只是提起梦想,她显得有些迟疑。不像别的孩子,梦想手机、电脑,她告诉我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好。我这才听懂,这个孩子并非没有梦,只是不敢写出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很想告诉她,别因为难以实现,就失去做梦的勇气。
最后她写下的梦想是,去伦敦看奥运会。“因为我的父亲生前许诺带我去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但他去世了,所以我想去看2012的伦敦奥运会。”
许多梦想,我们未必能替他们实现,但我很高兴,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为孩子的心灵浇浇水
夏令营有两个小姑娘,同年同月,相差两天出生,且住一个房间,她们很快就成为了朋友,而且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相互认识,原本是件很容易的事。
第一天晚上,志愿者教孩子们一边打手语一边唱《最好的未来》,孩子们努力地跟着哥哥姐姐们做动作,这也是闭营汇演的节目之一。有一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的歌词,听得人很感动。
为期五天的夏令营,孩子们在满满当当的活动中享受到宠爱。
快乐第一站来到西湖边,大家坐游船,观赏了三潭映月、雷峰塔等等景点,这时志愿者们又充当起了讲解员,为孩子们介绍沿途风光。下午孩子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巨型鱼骨、越王勾践的剑,各种从未见过的稀世珍宝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快乐第二站来到了杭州动物园,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最爱的小动物。而当我被两栖动物馆里的蛇吓得起鸡皮疙瘩时,营长小慧笑着说,这些“小可爱们”是她的最爱。
快乐第三站,便是众所期待的3D电影。来自萧山的李鄢杰先前偷偷地告诉他的志愿者哥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坐在电影院里吃爆米花。当哥哥姐姐将爆米花送到他的面前时,他捧着爆米花开心得说不出话来。每一天,孩子们都在笑声和欢乐中度过。
闭营当天的表演,所有孩子和志愿者们轮番上阵。唱歌的、跳舞的,节目精彩纷呈。去年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雷叶成今年也带着他的好朋友邢振宇来了段双簧。两人逗趣的表演引得台下阵阵笑声。
到了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唱起《和你一样》:“我和你一样,一样地坚强,一样地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台上台下再也止不住泪水。志愿者和孩子们难舍难分,互相在营服上签名、拍照留念,相互留下联络方式,相约明年夏天一起再来。
分离也许伤感,但这份相遇的美丽,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纪念,伴我们一起走向未来的人生。余术瑾至今还在QQ群里跟当年认识的营员朋友保持联系。
就好比给孩子们的心灵浇浇水、施施肥,帮助他们在成熟之时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我们都一样。